近年來,隨著國內丙烯酸產能的大規模擴張,行情一落千丈,去年更是位列主要化工品跌幅榜前列。據統計,2014年國內丙烯酸產能劇增70多萬噸,總產能達到275萬噸,產量達181萬噸,相比2013年產能增長了百分之36,產量增長了百分之19。2015年還將有60多萬噸的新增產能計劃投產,與此同時,下游需求增長滯緩,丙烯酸行業迎來了嚴重的過剩危機。作為丙烯酸下游具有較好前景的高吸水性樹脂(SAP)能否力挽狂瀾,擔負起拯救整個行業的重任呢?
我們知道,丙烯酸的大用途是生產通用丙烯酸酯,用于涂料、粘合劑和密封膠,約占丙烯酸總消費量的百分之60;SAP是近年來丙烯酸消費領域增長快的一類產品,約占總消費量的百分之20。SAP被廣泛應用于嬰兒紙尿褲、婦女保潔用品、成人失禁墊、藥品保濕、干燥劑、混凝土添加劑、農林保水等領域。其中個人衛生用品領域占總消費量的百分之90;農林園藝占總消費量的百分之6;電纜阻水材料占總消費量的百分之2;其他領域占總消費量的百分之2。目前狀況下,只有調整丙烯酸的消費結構、加強SAP領域和特種丙烯酸酯領域的應用,才能對緩解行業產能過剩產生作用。
目前,世界SAP產能主要分布在亞洲、北美和西歐等地區,技術主要集中日本和德國等公司手中。截止到2014年底,全球SAP的總生產能力約為293萬噸/年,未來幾年的產能增長率大約為百分之4.8。主要的生產廠家有日本觸媒(56萬噸/年)、贏創實業(49.5萬噸/年)、巴斯夫(47.7萬噸/年)、住友精化(28萬噸/年)、三大雅聚合物(28萬噸/年)、丹森科技(26萬噸/年)、LG化學(18萬噸/年)以及臺塑(15.5萬噸/年)等公司。2014年10月,日本觸媒宣布計劃擴大其日本姬路市基地的SAP產能5萬噸/年至37萬噸/年;2015年5月,其又確認將投資3.5億歐元擴大比利時的丙烯酸和SAP產能,將新建一套10萬噸/年的丙烯酸裝置,同時將SAP的能力增加10萬噸/年。借助于日元走軟及原油價格下跌帶來的競爭優勢,日本丙烯酸生產商繼續以其技術和市場優勢加快轉型,剝離缺乏競爭力的通用化學品業務,發展更高價值的先進材料業務。
國內方面,SAP的發展速度也異常迅猛,據統計,截止到2014年底,國內SAP的總產能達到了89萬噸/年,產量近51萬噸。近5年的產能和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了百分之30以上,總體規模占到了國際市場的近三成,中國成了不折不扣的全球丙烯酸市場。國內SAP生產企業共有20余家,但較具規模的中SAP企業主要為外資企業,其中宜興丹森科技(新加坡)、南通三大雅(日本)、寧波臺塑、南京揚-巴、上海贏創和張家港日觸化工等外資企業占總產能的百分之70左右。國內其它SAP生產企業規模偏小、生產工藝不穩定,與日本和德國的技術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,國內SAP產品主要搶占中低端市場,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的嬰兒尿不濕和女士衛生用SAP市場主要由外資企業壟斷。
今后幾年,借助于國家二胎政策的放寬,國內SAP項目還將快速發展,預計2015~2019年產能和產量年均增長率將達到百分之10以上。目前,我國雖然是丙烯酸的生產和消費大國,但距離成為丙烯酸強國還有不少差距。我國丙烯酸生產裝置幾乎全部引進日本或德國的“丙烯兩步氧化法”成套技術,其核心催化劑依賴進口,在生產成本中占有較大比例。而在SAP方面,國內技術,產品質量和規模還無法與國際先進技術抗衡。國內SAP企業須立足自主創新,打破技術壟斷,實現降本增效,開拓海外市場才能擔負起拯救丙烯酸行業的重任,讓我們拭目以待。